(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)

经济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

学校主页

学生工作

【城理青年行】经济学院青禾筑梦队连南三江镇“三下乡”:直播助农添实效,文化传承显担当

2025-08-27 11:25:45张劲翼 浏览次数: 10

       本讯(记者 郭爱真 骆畅 罗文娟  杨梦槐)8月18日至8月26日,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一支由11名学生、2名指导老师组成的“青禾筑梦队”,奔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以“直播助农”为核心抓手,融合“文化传承”实践,用专业能力为当地农产品打通销售新通道,以亲身体验激活传统民俗生命力,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,也让队员在实践中实现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目标。

  8月19日上午9时,青禾筑梦队从学校准时出发,开启此次乡村实践之旅。作为学校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、深化“校地协同”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,团队成员涵盖多专业背景,前期已通过专题培训熟练掌握直播策划、产品推广、镜头表达等技能,为后续工作筑牢基础。

团队成员出发图(罗文娟 摄)

直播助农:搭建产销桥梁,专业服务促农增收

  在直播正式启动前,团队做足准备工作:抵达三江镇后第一时间与镇政府、农产品合作社深度对接。三江镇政府团委干部房夏羽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房夏羽干部结合当地实际,向团队简要介绍了此次“直播助农”项目与三江镇发展需求的契合点,同时生动讲解了三江镇的文化特色——作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重要乡镇。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生态农产品资源,更承载着瑶族传统民俗文化,如特色饮食、传统手工艺等,为团队后续将助农与文化传播结合提供了清晰方向。

部分团队成员与团委干部合影(罗文娟 摄)

  随后,团队与镇政府工作人员、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展开工作对接。会上,当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三江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、特色农产品优势及销售痛点,团队则结合前期准备的直播方案,围绕产品筛选、直播流程、物流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,为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团队成员深入农产品展示中心与农户基地,通过严格品质核验筛选特色产品,从生态养殖兔子、果蔬营养面、秘制香菇酱等首批品类,逐步拓展至大叶茶、黑腐竹、高山茶叶等十余种好物,构建起覆盖不同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矩阵,同时优化产品包装、打磨直播脚本,为后续直播夯实基础。

选品介绍(梁立佳 摄)

  直播期间,团队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:部分成员化身“主播”提前梳理好每款农产品的生长周期、品质检测标准,用平实且有条理的语言向观众讲解,比如针对高山茶叶,会详细说明海拔高度对茶叶口感的影响,以及当地无农药种植的管理细节;部分担任“场控”实时关注弹幕留言,对“物流时效”“售后保障”等高频问题快速回应,同时根据观众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展示顺序;“幕后支持”成员则紧盯库存数据,每成交一笔就同步更新库存,避免超售情况,还与当地合作社实时对接,确保下单产品能快速安排打包发货。

工作人员和团队成员进行直播准备(罗文娟 摄)

  从直播成效来看,团队的专业服务收获显著成果: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的优势,直播吸引了不少网友进入直播间,实时点赞量突破1万次,据后台数据统计,当日成交金额高于60%的同行,订单成交率100%,交出助农实践首张亮眼“成绩单”。团队指导老师表示,这一成果是前期充分准备与当地大力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,后续将结合直播数据优化方案,针对热销产品协调合作社加大备货。

团队成员正在进行产品讲解(罗文娟 摄)

  这一直播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销售平台,还通过规范的流程、专业的讲解,让消费者对三江镇农产品建立起信任,有观众在弹幕留言“从产品介绍到售后说明都很清楚,买得放心”,为后续农产品持续销售打下了良好基础。“以前我们自己卖货,不知道怎么跟外面的客户讲清楚产品好在哪,现在大学生帮我们把细节讲透,订单明显多了!”三江镇农户李大叔看着跳动的订单数据,难掩喜悦之情。

文化体验:手作扎染承非遗 青春视角焕新彩

  在助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,青禾筑梦队还深入当地扎染工坊,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,以青年视角感受传统工艺魅力,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。

  连南瑶族扎染工艺传承数百年,以“蓝白为主、自然晕染”为特色,从染料提取到成品晾晒需经十余道工序,每一件作品都是“自然与匠心的结合。”工坊负责人详细讲解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细节后,队员们亲身参与制作:从折叠布料、用棉线捆扎花纹,到将布料浸泡在天然蓝靛染料中,再到耐心等待染料渗透、解开棉线见证成品,每一个步骤都认真摸索。“原本以为扎染很简单,亲手做了才知道,每一个结的松紧、每一次浸泡的时间,都会影响最终的图案。’团队成员小罗拿着自己制作的扎染方巾感慨道,此次体验让她对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有了更直观的理解。

扎染体验成果展示(夏扬 摄)

  青禾筑梦队此次连南三江镇“三下乡”实践,是青年力量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。从前期技能培训、实地对接,到直播助农从预热到开单、从品类拓展到销量突破,让“田间地头”的好产品真正走进“千家万户”;而民俗体验环节则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,让青年学子成为传统工艺的感知者与传播者。这场实践不仅为三江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“青春活水”,更践行了高校“校地协同”育人的使命,为更多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、服务基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国家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文字录入:张劲翼 经济学院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