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)

经济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

学校主页

学院新闻

【城理青年行】传递驿站里的城市温度——经济学院暖心紫荆驿站实践团探索新业态劳动者的“温馨港湾”与基层治理新范式

2025-07-31 14:16:43张劲翼 浏览次数: 11

       本网讯(记者 骆畅  刘婉清)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,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,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暖心紫荆驿站实践团于7月5日至15日在珠海香洲区翠香街道工会驿站通过实地走访、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方式,全面调研并推广该驿站的“服务-治理”双向赋能的基层创新模式。

调研翠香街道工会驿站:新业态劳动者的“温馨港湾”与基层治理新范式

  翠香街道工会联合会的创新实践引发实践团队关注。通过打造“工会驿站+志愿服务网、权益维护网、技能提升网、文化融入网、健康关爱网、发展支持网”的“一站六网”体系,街道实现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。例如,联合医院开设的“外卖骑手学习急救技能”已开展12场次;“外卖小哥台风天为社区长者送上热乎饭”活动,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用餐难题,为社区长者送去了温暖与关怀。

  驿站的创新实践先后被学习强国、观海融媒、珠江晚报、文明珠海、工人日报、珠海工会等媒体报道。其“服务—治理—发展”三位一体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最美工会驿站(服务能力提升试点),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紫荆社区工会联合会还入选2024年度广东省“强基工程”建设村(社区)级工会。

  在实践团对新业态工作者的走访中,多位快递员、外卖员分享了他们与驿站的暖心故事。快递员马先生回忆道:”第一次发现这个驿站是在送货途中偶然看到的,这里的便利设施让我们在忙碌的配送间隙能有个歇脚的地方。”外卖员朱先生也深有感触:”天气炎热时能进来吹吹空调,下雨天可以躲雨休息,驿站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。”

  此外,实践团成员还围绕”最辛苦和最有成就感的时刻”等话题展开交流,倾听新就业群体的真实心声。这些朴实的讲述,不仅展现了新业态工作者的日常艰辛与职业自豪,也体现了社会服务设施对他们的人文关怀。

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、驿站志愿者、新业态劳动者合照(刘婉清  摄)

驿站外的故事:新业态劳动者工作日常全记录

 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工会驿站(银桦路站)内气氛热烈,新业态从业者的例会在此召开。例会中强调交规安全宣导,同时对外卖配送员日常工作中的安全规范作出重点强调。暖蜂二队队长朱林锋指出:”每位队员必须将人身安全与交通规则放在首位,严格落实‘一单一送’的合理接单原则,避免因贪多求快导致骑行分神;配送途中务必全程使用非机动车道,严禁为图方便驶入机动车道;出车前必须细致检查电动车电池及制动系统,杜绝安全隐患;若遇小区因其他管理要求禁止进入,应主动配合规定,通过联系顾客协商放置指定位置,绝不可强行冲卡。”朱队长表示,希望通过常态化安全督导,进一步强化队员的安全意识,确保配送服务高效与安全并行。

实践团成员记录新业态从业者例会现场(吴静 黄心蕊  摄)

  实践团队见证了新业态群体向基层治理力量的转变,由32名外卖骑手、快递员组成的“平安守护”志愿服务队,累计开展治安巡逻、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12场次,反馈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167个,协助解决交通信号故障等28宗。

  从8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到覆盖整个社区的治理网络,翠香街道工会驿站的探索表明:当公共服务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,当“被服务者”转化为“治理参与者”,基层治理便能激发出澎湃动能。实践团以此次调研为起点,同步撰写调研报告,未来团队将持续开展跟踪调研,定期回访驿站服务情况,持续关注城市新兴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需求,为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贡献青春智慧。

  文字录入:经济学院 张劲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