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记(记者 米君龙)6月8日下午,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作客经济学论坛第三十六讲,与同学们畅谈了碳交易的基本理论,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。经济学院院长杨星教授,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蒋金良副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讲座。
赵教授主要从三部分为同学们剖析了碳交易:(1)高碳起因的经济学解释与制度设计;(2)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原理与类型;(3)全球碳交易市场与中国实践。
碳交易可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,促进国家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。把总量分配到各主体,配额量的交易就是碳排放权交易。交易类型有两种:许可交易和证书交易。技术领先者的生产技术先进、能源利用率高,因此碳排放量少,从而可以出售或拍卖多余的碳排放配额获利。
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体系。如今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湖北、广东和深圳等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。其中,深圳碳市场运行稳定,这座城市在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方面担负起了探路者的角色。
“中国碳交易市场现在刚起步,前景如何?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阻力?完善这个市场还需要多长时间?碳税和碳交易哪一种会比较适合我国的现状?”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,赵细康教授也详细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,他提指出目前碳交易主要存在的问题:地方定价机制不一、有场无市。交易活跃,主要为拍卖额、基础不扎实。 解决措施是初始确权要兼顾效率与公平,克服信息不对称——实行MRV机制。
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(米君龙 供)
最后,杨星院长上台致辞,她代表经济学院衷心感谢赵细康教授的精彩演讲,并倡导同学们从书本理论到真正实践,用经济和金融的手段去探讨治理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,促进中国碳市场的建立。
赵细康,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,二级研究员。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,2002-2004年在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;2004-2005年在英国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。为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工作组副总召集人。受聘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、华南师大经济所兼职教授、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环境科学博士点指导小组成员、暨南大学资环所学术委员等。
文字录入:米君龙 华广经济学院